成语 | 拂袖而去 |
释义 | 拂袖而去拼音:fú xiù ér qù,简拼:fxeq 成语解释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 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 成语造句: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,不合则拂袖而去。(鲁迅《两地书 一三五》) 近义词:
成语正音:拂,不能读作“fó”。 写法辨析:袖,不能写作“柚”。 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:中性成语 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leave with a flick of one's sleeve; leave in anger 拂袖而去成语接龙拂袖而去 --> 去本就末 --> 莫知所措 --> 措颜无地 --> 地久天长 --> 长驾远驭 --> 鹬蚌相危 --> 微波粼粼 --> 临河羡鱼 --> 鱼目间珠 --> 珠辉玉映 --> 应答如注 --> 铸甲销戈 --> 歌莺舞燕 --> 雁行折翼 --> 邑犬群吠 --> 废寝忘飱 --> 孙康映雪 --> 雪案萤窗 --> 窗明几净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典故及用法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